工业系统内最好的CFO-前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俞银贵校友专访|MBA25周年校友访谈录(一)

C:\Users\Puren\Desktop\QQ截图20160418143317.png

4月19日,受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王爱丽老师之邀,1994级上海财经大学MBA校友,前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前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俞银贵先生重返他曾经熟悉的369校区接受专访。这次,他从一个若干年前,行程匆匆,带着满腹问题急于寻求答案的学子,变成了神态轻松,带着诸多精彩故事乐于分享的讲述者。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聆听这位协助两家公司上市,“工业系统内最好的CFO”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

 

 C:\Users\Puren\Desktop\俞银贵.jpg

俞银贵校友与王爱丽老师合影

 

问:俞校友您好! 1991年您成为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3年之后选择回校进修,可以简单聊聊您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来上财就读MBA吗?

俞银贵:事实上,从1968年起我就开始正式工作了。我的职业生涯始于工厂。91年,我担当了厂内的领导职务。那时中国经济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我们上柴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基地,市场竞争可以说并不算激烈。但当时,我已经先于他人感受到市场中硝烟初起的味道。为了更好地迎战行业中不断崛起的新秀,我萌生了“补补课”的想法。说起来那时我一共有三大目标,到现在还记得,一个是完成学历上的进一步提升,进行知识更新;一个是考驾照,最后一个是提高英文能力。现在来看,前两个完成了,第三个由于以前出差太多,时间不够,没完成。当时选择上财的MBA,也是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工科出身,而当时工作需要制定工厂的综合计划和财务计划。我的财务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一定要来全国教财务教的最好的地方补补课;第二个原因是上财MBA作为全国首批MBA,那时已经累积了3年的运行经验,项目成熟度较高。

 

问:在上财MBA近3年的校园时光是否让俞银贵校友难忘呢?

俞银贵:不仅是上财MBA的学习生涯,其实我的每一段学生生涯都令我难忘,对我影响颇深。比如曾经学工科的时候,我的高数和线性代数都学的都非常扎实,每次考试分数都接近满分,这对我之后的财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有益影响。相比而言,来读MBA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来读的,读好以后是要去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比如当时有两门课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门是市场营销,这门课在如何带领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这一层面,激发了我很多思考;另一门是选修课里的证券课。当时上柴刚刚上市,而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处于试点阶段,激荡的非常厉害,企业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和老师探讨良久,最终选择去香港融资,通过境外证券公司成功融资4000万美金,这一数额相当于当时工厂全年的销售额,对公司后期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站在MBA学习应该解决实际问题的出发点上,我的毕业论文选题也是和企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上海柴油机股份公司"东风"系列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该文主要研究上柴公司产品营销策略和战略,提出了市场营销如何和工厂的生产计划做对应,以及即付货款销售额现金折扣方法、根据竞争对手降价作出快速反应程序、建立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等观点,对当时工厂的电子化管理也产生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对于当年的同学,除了后期工作上有交流切磋的外,另外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位东北来沪的女同学,她的笔记记得特别好。当时由于业务需要,虽然我尽量的排开时间,但还是缺了几门课,每次这位同学都会非常热心的把笔记借给我参考复习,非常感谢。不过那时没有意识到通过读书累积人脉的重要,现在的MBA学生不一样了,已经把读书当作社交平台之一,这也是不错的。上财MBA的学生都是管理人才,是个拓展人脉的好平台。

 

问:今年是MBA项目办学25周年,也是中国MBA发展的第25周年,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在上财MBA25周年即将入学的同学们说?

俞银贵:我的寄语非常简单,就是要带着问题来读书。大家都是有若干年工作经验,在管理岗位上有过实践的从业者,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行合一,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见过不少年轻人,名校毕业,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可是不会管理,从专业岗位转到管理岗位时短板暴露的很明显。MBA应该就是帮你补齐短板,真正的在管理层面进行提升的项目,大家要理清这个思路再来读书。

 

问:您长期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事实上,不少就读上财的MBA学生也梦想可以成为财务总监,你是否可以为我们分享下,怎样才能达成这样一个目标?

俞银贵: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必须要有真才实干。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看过这样一类文章,是教年轻人如何溜须拍马的,这个是绝对不可取的。即使不排除,有极少数人是靠这种方法上位的,但作为年轻人应有的态度,就是要多学多想,靠自己真正的学识和能力胜任岗位。第二,就是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的,在任职的每一个岗位上作出成就。这种成就不一定说是宏观的贡献,但要在所在的岗位上对身边的人和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力。现在很多年轻人比较急,工作一两年就要有个结果,不然就选择跳槽。也不是说流动不好,只是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回顾之前的工作生涯,与其说跳了十几个公司找寻自我,不如沉得住气,每个岗位累积3-5年经验,一生中做过几件大事,这样更有价值。

 

比如说我自己吧,每一个岗位都至少做了10年,每个阶段都有对企业影响很深的事情。在上柴做总经理时,我负责其上市事宜的具体操办,比如和券商,和投资者,和机构的具体接触,都是我亲力亲为的;还有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生产能力。这样上柴的技术开发能力得以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持续高速发展。来到上海电气后,我又做了11年的财务总监和执行董事,直接负责的几件大事:上市前跑了一个月、绕了大半个世界的路演;在香港的IPO,再到08年在国内股市低迷情况下,吸收合并上电股份回归A股、非公开发行再融资上市,一个很完整的资本运作完成是我完成的。只有踏踏实实的在一个岗位上干上几年,才能形成有规模的影响力。

 

问:您在两家上市公司担任管理工作,值得与我们分享的故事太多,能与我们分享下您工作后期的重点有哪些吗?

俞银贵:现在由于身体原因,我确实离开了工作岗位。之前,我一直在主抓上海电气从产业集团向产业+金融集团的转化,成立金融服务部,充分发挥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提高金融业务占比,缓解产业压力,并以金融支持产业实践。刚开始时集团内有些人不认同我,但现在都认同了,也在齐心协力的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多方探索。

 

另外,我意识到,产业要做大,要“走出去”,去海外并购,没有扎实的金融知识是很难的虽然可以请第三方,但培养企业自己的金融人才非常重要。比如后面产品到海外市场,不带融资,人家不要项目。我们单个项目的金额就可以达到几十亿美金,非常大,且涉及海外支付,往往需要随着业主所在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采用极为复杂、协调多方参与的融资模式。这就是用金融助推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案例体现。说到这里,像上财这样一个财经特色明显的MBA项目的重要程度就显现出来了。大家好好学习,好好实践,项目好好发展,多给同学提供实用的案例,上财MBA毕业生一定会在中国当今的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问:刚刚您分享了很多在管理岗位上的具体事例和经验,能请您深入谈谈对“管理”和“领导力”概念的看法吗?

俞银贵:这里我来讲讲财务岗位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以前有人叫我“工业系统内最好的CFO”,这是因为我管财务,又管企业的综合运营,可以将这两点做一个很好的结合。本质上来讲,财务管好的标准就是企业可以顺畅高速的运行。比如说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给市场推广大空间,要给销售主动权,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再比如说投资时我们要注重现金流的把握,不能光看利润,要看现金流是不是能支持企业运行?如果企业不运行,那所有的财务工作都归零了。这是很深的体会,财务工作一定要为产业发展服务

 

领导力我认为很好解释,就是要发动下面的人做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就不是领导力的体现了。培养一批好员工才是成功的领导者。我以前很喜欢叫下面的人换岗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理解多种岗位工作,支持其他岗位的人,另一方面可以成长成为复合型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我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很好的人才。此外,还要想法设法给员工发展提升的机会,比如上海电气的培训机会就非常多,销售可能会有法律方面的培训,财务可能会有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这样就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员工的潜能。

 

问: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您怎样看待高校学生,尤其是MBA学生的创业尝试?

俞银贵: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如果30年前也有这样的政策导向,也许我也会选择创业,也许也会创立一个很成功的企业。现在的学生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比如不少学校推出了大学生创业保留学籍的政策,给其试错的机会,成功当然好,不成功还可以带着问题回学校继续学习,这种政策非常好。MBA学生有工作经验,相对而言更为成熟。大学生可能选择的多为轻资产型的小规模创业项目。而MBA学生创业的项目复杂的多,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好准备,要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一点点入门、试错,不要急于求成。另外,创业是团队是共同完成的,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团队内部的人要互补,比如有人负责宏观,有人负责微观,有人负责内部管理,有人负责外部交流,业务上互补,性格上也要互补。一家优秀的公司不仅有领头人,更有一个经验老道的成熟团队。现在媒体宣传中往往忽视团队,突出领头人作用。大家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是万万不可忽视团队的重要性的。

 

问:您觉得在大学期间,最应该为将来的事业与人生积累什么?请您从自己的角度给现在的上财学生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俞银贵:想要取得事业上和人生中的成功,来自周围的人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大学中,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事先做人。读书的时候大家往往比较单纯,大学期间内就要更注重人格上的塑造了。

 

问:作为上财MBA校友会的副会长,您对于MBA校友会工作的有哪些期许和建议?

俞银贵:MBA校友会工作用人不要只看职位,要多关注、吸纳创业者,特别是年轻的创业者,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只能代表一个角度,一类人,和年轻人可能已经有些代沟了。校友会应该让年轻人多发挥作用,多交流。刚刚我们也讲到了创业创新,双创非常重要,这些正在创业的人怎么做怎么想,有什么经验,怎么克服困难,这是很值得拿出来和别人探讨的。我们开始工作的年代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现在变化太快。我们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校友会还是要依靠年轻人的力量。

 

问:您对母校以及中欧平台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

俞银贵:一定要重视海外师资交流的环节,多向海外一流中欧平台看齐,要把商学搞活。樊丽明校长“打开围墙办学”的观点我很认同。比如我们在海外自由行,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所以开车很轻松,这是一个观念转变带来质的改变的问题。学校也一样,要吸收接纳海外的先进观念,这样才能办成一流大学,培养一流商学人才。

 

问:明年就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百年校庆了,学校的百年华诞是件大事,对于上财百年校庆的工作开展,您有什么指导或想法吗? 想献上什么样的祝福?

俞银贵:上海财经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商科大学,本身财经特色非常突出,我认为校庆能紧扣院校特色,充分体现历史沉淀和优势,就能给校友、给社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对母校的祝福来讲,上海财经大学的校训本身就非常有历史底蕴,我认为算的上是最好的中国大学校训之一,所以在这里,希望母校和其学子,可以在实践中继续“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

 

离开校园时,俞银贵校友在篮球场驻足良久。在黄昏的余晖中,十几个年轻人在球场上拼抢跳跃。不知俞校友是否也热爱篮球,是否也为科比的退役有所感怀。即使行业的巨人已退出赛场,但他们的热血和故事将被年轻人继续传颂借鉴,新一代的巨人终将扬帆远航。

 

文/MBA中心 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