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鸿钧:理解消费和贫穷-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及其成就简介

      

        201510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微观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在消费、贫穷与福利方面的研究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迪顿1945年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在剑桥大学赢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1983年至今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以英式教育和美国为代表的经济研究风格的融合产物。迪顿在剑桥求学时,经济学中的剑桥学派仍然处于强盛时期。当时的剑桥大学,仍然有多位非常知名的经济学家,包括琼罗宾逊、卡尔多、理查斯通、米德和森等多位经济学大家。他在多年前的一篇剑桥对其访谈中就特别提到,剑桥的这些名家对贫困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的关注,深深影响了他。而且他对于消费以及贫困等问题的研究,也有很多是基于这些前辈,特别是其导师理查斯通对消费的研究。

        迪顿获奖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他和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的约翰穆宝尔(John Muellbauer)在1980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的文章《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这篇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家庭消费决策给出了一个非同一般的需求模型,而且可以满足需求理论的三个关键假设。迪顿的研究,和其合作者穆宝尔在70年代中期的工作也有极大关系。穆宝尔关于消费者独立于价格的一般化的线性偏好(PIGL)模型是后来几乎所有需求模型的基础。在这个模型中,偏好与价格独立不相关。因此价格变动不会导致偏好改变,而只是影响最终的购买量

        这个模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容易估计。这在当时计量技术和计算技术都还非常初步的背景下非常的重要。这一研究极大地提升了人民对消费决策的研究水平,而且这个研究可以被用到政策评估等政策分析方面,因此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以税收政策为例,由于不同人群的消费结构不同,而且消费支出非线性,不同国家在设定税收政策时就应该考虑其国民的人口结构。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税的调整不仅对贸易有直接的影响,也会影响不同国家民众的消费。因此贸易税必须考虑消费系统。迪顿和穆宝尔的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就可以用来评估家庭幸福需求,从而进一步评估政策的影响。

        迪顿的研究,还涉及到家庭的跨期消费决策。研究家庭消费的一个困难是难以获得家庭的连续数据。但是迪顿认为,虚拟的面板数据可以用来替代面板数据,而且可以同样获得很好的研究效果。这对于世界银行这样关注政策的机构来说特别有意义。迪顿认为,重复的横截面数据完全可以获得和面板数据在实际研究中同样的研究效果,不仅更容易获得,成本更低,而且可能对研究更有价值。

        迪顿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发展经济学。八十年代,发展经济学缺乏一个非常扎实的微观基础,而且也缺乏微观数据来检验发展经济学和评估各种经济发展的政策。迪顿和世界银行在一系列的合作项目中,不仅帮助设计了家庭问卷项目,而且确保了家庭的支出数据可以用来做福利评估。随着家庭数据的丰富,迪顿专注于微观家庭数据的实证研究。迪顿和苏布拉马尼(Shankar Subramanian1996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利用印度的家庭微观数据研究了卡路里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食物消费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不过用牛奶和肉类代替谷物来提高卡路里的成本也很高。但是,贫困家庭仍然可以用谷物来减少追求替代性食物提升的成本。因此,他们认为,经济政策应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而非再分配上。这一结论对于扶贫和援助政策有极其重要的含义。他们的研究,对于目前非常热门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或许和其出身有关,迪顿非常关心贫困问题。在国际援助到底对于受援国有何影响这一问题上,历来争论极多。以萨克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国际援助可以使得贫穷国家脱离贫困,但伊斯特林(William Easterly)和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则认为援助无助于消除贫困。迪顿认为,援助应该聚焦于帮助贫穷国家实行经济增长,而非提升穷人的营养水平。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援助项目,有很多是帮助这些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其经济增长。这种做法,刚好符合迪顿的理论

        迪顿的获奖,肯定会让学界和政策界,更加关注消费和贫困问题。在我看来,这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转型也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目前中国的消费占比仍然比西方发达国家或同等水平的经济体要低,理解背后的成因对于我们促进消费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中国仍然有非常多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人口,政府如何来帮助他们脱贫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迪顿的研究表明,政府应该致力于经济发展来脱贫,而不是简单的转移支付。最近国内在扶贫政策上暴露的一些问题,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钟鸿钧,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教学研究部主任、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博士后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MBA《管理经济学》授课教师。先后在《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国内顶级财经媒体发表中英文文章十多篇,深度点评国内外财经热点,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