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BA动辄大几十万的学费,毕业几年可以回本?
MBA是不是传说中的“水硕”,学的内容能否受益终生?
MBA投资回报率高吗?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读MBA,不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更要付出一笔金额高昂的学费。
付出两年多的时间和空间读MBA究竟值不值?毕业十余年后重返校园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同时平衡学业、工作和家庭真的可行吗?...以及读MBA,真的是交“智商税”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然而MBA在读生和校友的说法更具借鉴性。本期职场论道,我们就请他们来当一回“谣言终结者”,彻底击溃“MBA=智商税”的江湖谣言!
Q1:MBA学费高昂,有人认为投资回报率相当低。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MBA学习对你最大的“回报”有哪些?投资回报率如何?
吴玉南:
入学前,我在北京一家医疗国企做国际商务,外派委内瑞拉三年;现在的我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回首这两年的学习,我认为上财369是自己回归校园审视自我、全面提升、重新安放心灵的地方,两年的学习充实而快乐。幸运的是,自己坚持了初心,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全日制班同学真的都非常优秀,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闪光点,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与完善。毕业时,我们已深深地爱上了来自这方校园独特的魅力。这份独特的魅力既来自于上财百年历史所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也来自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谈手头足间表现出来的精英气质。在这里,我们愈加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愈加希望活得深刻,愈加热爱学习。
黄佳俊:
MBA的投资回报率不能简单以经济(收入)回报来衡量。扩充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全局多维度思考逻辑能力、结识更多同业跨业朋友均是MBA综合投资回报率的体现。回看自我,投资回报率自然是相当高。我读的是金融投资班,就读期间金融类、管理类专业课程,案例大赛、整合实践和亚沙赛,一步步加深了我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理解,结合互联网金融实际情况反哺工作,锻炼了磨合团队的领导力,更收获了良师益友,有一起欢笑玩耍的好闺蜜,一起为亚沙奋力训练的跑友,一起熬过多个凌晨的“梁家河非常7+1”(整合实践项目)。
王志豪:
回报率的高低,与你目前所处的位置和期望达到的位置有着很大关系。我曾先后在NEC、IBM等企业担任咨询顾问,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业务流程优化及配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在一家国际化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担任SAP团队负责人。虽然历年的咨询经验及专业技能很够很好地帮助我完成本职工作,但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在博士硕士遍地可见的医药行业,若要有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成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非常占优的。
回到“投资回报率”这个话题,我认为MBA学习对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搭建以本身专业知识为中心的知识结构有很大帮助,真实案例的讨论能让我看待问题更为深刻,再加上能与优秀的同学学习交流,总体上投资回报率相当高,也让我对未来更有期待。
靳爱军:
知乎上有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所以最好的投资必然是投资自己。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很多时候我们对“果”的不如意,往往是由思维模式决定的,改变思维方法,才能改变结果。所以MBA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通过专家学者对商学理论和知识进行“授业解惑”,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和沙盘推演指导工作实践,通过各行各业同学的灵感碰撞和学习取经,经过2年多的反复磨砺,眼界和格局自然而然就宽阔了,思维更加全面缜密,结果和“回报”自然就来了。
侯生:
这需要回到报考MBA的初心上。每个人在报考时都会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考MBA?"。每个人都有初心,能满足初心,即可实现满意的投资回报率。对于我来说,读MBA 的最大投资回报是不可量化的,因为它超出了金钱的范围,让我的眼界、能力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更上一层楼。我发现了很多起点比我高、比我更努力的优秀同学或校友,和优秀的人相处,你会有更充足的前行动力。此外,接受先进理念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个人魅力与自信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宝贵财富。
Q2:周围的MBA同学或校友中,有没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升职、加薪、转型)例子?
曹倩:
我自己就是呀。换工作时,我把“入读上财MBA”写在了简历中,在面试时对方也特别就MBA学习跟我进行了讨论。因为“有想法、善学习”本就是加强职场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MBA还特别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自己做事和沟通更有章法和技巧,在面试中自然就成为加分项了。
靳爱军:
我在北京工作和学习,当时在帝都与我一起备考MBA的小伙伴们几乎全部跳槽加薪或转型,也有的同学获得天使轮融资的开始创业之路。当然在上财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一位2017级的金融投资班学长在参加剑桥大学的海外游学后,利用游学获得的优质资源创办了一家区块链技术公司,现在也发展得很好。
黄佳俊:
身边不少同学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后有升职、加薪和成功跳槽的经历,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位。从传统银行到互联网企业,从业务人员到团队管理人员,我在毕业后不久入职到心仪企业,多元化地逐渐深耕探寻于跨境结算支付领域。
Q3:对于还在纠结要不要读MBA的考生,你有什么建议给到大家?
靳爱军:
“困于想,破于行”。我考MBA的时候已经46岁了,第一次模考只有126分,也照样一次上岸。不要担心能否考上,对自己狠一点,迈出第一步才能有结果。
曹倩:
如果没有“躺平”的资本,就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自己“想读”就是最好的理由。
侯生:
MBA不光是带给你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会让你感觉按下了一个潜力键,让自身潜力尽可能发挥出来。我以前是跑步小白,一直认为一辈子不可能去跑马拉松,可是参加MBA亚沙训练后,我在一年半后跑完了全程马拉松。项目中还有很多的优秀同学和校友,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走上成功之路的方法。
王志豪:
通过MBA的学习和指引往职业生涯更高处攀登,远比自己攀爬更为科学高效。
黄佳俊:
多多参与上财MBA线下宣讲和考生活动,了解“高收费”背后可获得的“精福利”,最后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投入产出比。
Q4:你认为哪些行为是“交智商税”?如何避免交更多的“智商税”呢?
黄佳俊:
给自己以及和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的告诫是消费前留“60秒”,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我为什么需要?我有高频需求吗?”。
王志豪:
这就不得不提刚从MBA《营销管理》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学到的知识了,理解和辨明“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洞悉“消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也就不会轻易去交“智商税”了。
曹倩:
如果对事物本质和价值缺乏理解和认知,盲目跟风,就很容易“交智商税”。所以要多交流和沟通,多去独立思考,以免陷入“认知误区”。
侯生:
一是要不断的去学习先进的知识,二是要多和我们优秀的同学、校友相处。通过学习先进理念,可以加强看透事情的能力;而和优秀的同学和校友相处可以开拓自身的眼界以及学习他们身上的经验、优秀的品格和能力,找到自己成功的捷径。
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会发现,一旦出发开始寻找实现自我,其实并没有什么限制,也不再去纠结所谓的“值不值”。MBA的学习是他们走出舒适区的一次勇敢回应。在行进过程中,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翻越障碍,他们累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带着问题出发,在路程中发现答案。上财MBA的平台赋予了这趟旅途中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为脚步坚定的行路者添加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