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而生的“鹿茸菇”,逆风翻盘的企业家 丨上财EMBA 校友刘建雄专访


一场无情的火灾使一个工厂蒙受4000万的巨额损失,一波惨烈的持续低迷行情使企业利润缩水近100%,面对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变数的市场环境,是什么让企业家刘建雄于谷底一路引吭、浴火重生,开拓出新的市场之路?他又是如何毅然从狭窄且同行者众多的曲径赴往孤独的一片坦途的?直到见到刘建雄本人,这些答案才得以一一揭晓。


刘建雄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踏实,火灾后一夜白头,索性剃去了烦恼丝。微微佝偻的背,走路时脚步带风,一位实干家的形象跃入眼帘。同时还有只有在创业路上历经多重磨砺后的人身上才能看见的宽厚踏实与从容不迫。这位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企业家已经在这一行深耕二十余年了,他是为“白玉菇”这一菇种命名的领域专家,却谦逊的称自己离“把蘑菇种好”这一件“小事”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08664599711131034.jpg


跟随着他的脚步,我们来到了苏州太仓,这儿是他四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的主要阵地之一。步入太仓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食用菌培植工厂内,便可闻到微凉的空气中糅杂着的怡人的松木香气,这种特殊的味道源于工厂内堆放的山东松木木屑,在长达六个月的堆贮后,木屑将会还原食用菌生长的生态环境。每年,食用菌工厂可消化农业废弃物2000余吨,同时产生大量废菌渣,经有机肥工厂转换后可生产有机肥1000余吨。刘建雄俨然将工厂打造成了一个自然生态模拟器,身体力行地响应和推动国家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这座现代化的工厂内,我们和刘建雄校友边走边聊,听他娓娓道来特别的“养菌”之道和创新之术。

 

从技术出身到收购企业,奏响创业新篇章


如果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兴趣未免过于出世,若能将兴趣爱好与工作事业完美结合,无疑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创业范本。用刘建雄的话来说,他是真心“热爱研究蘑菇”的,所以他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羡慕的、将事业与兴趣演绎到极致的“幸运儿”。在开始创业之前,刘建雄只是一名工作于徐家汇的上班族。2002年进入食用菌工厂化行业,在看懂了原行业普遍的高成本与销路难的问题症结后,他决心用新产品、新技术迎接食用菌市场——自己下海创业。

 

16年前,刘建雄开启了自己的食用菌栽培事业,由于长期投身于食用菌的技术研发中,平时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财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之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取代原本农户种植的模式,对管理者的工厂化运营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刘建雄在经营过程中愈加意识到了理论知识匮乏带来的瓶颈。在此机缘巧合下,他选择进入财大EMBA进行自我提升与学习,渡过了一段难忘且收获颇丰的读书时光。毕业后,刘建雄愈加期待更广阔的舞台,于是他收购了一家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的企业,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将工人重新召回,还清前老板拖欠的工资和贷款,与园区、银行洽谈融资,利用原厂的机械设备,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力管理、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培育新的菌种技术与栽培工艺,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将工厂的单产从原来一瓶200余克提升到了400克,实现了近100%的增产。

 

652614749542536265.jpg


浴火重生,创造缔造产业新格局


然而,创业之路总是荆棘坎坷与高歌引吭相随,由于工厂线路老化导致的大火令他投资的另一家工厂一夜之间损失了近4000万。刘建雄守着残败的器械与厂房废墟度过了无数辗转反侧的夜晚。坚持下去还是就此放手?这些念头无时无刻不在他脑中交替闪现……好在在股东的支持、校友的融资帮助下,他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也成为了员工眼中的精神楷模。一位持股的老员工这样说:“去年外界都以为我们难以为继,但只有我们知道老大是不会被打倒的——他几乎把工厂当做自己家,全身心扑在了钻研蘑菇这件事上。也感谢他的坚持,才有了这个厂的‘新生’。”

 

所谓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刘建雄坦言也正是由于这一场火灾的肆虐,让他得以从原本应接不暇的忙碌中抽身,在企业整顿的余烬中沉下心来,梳理企业下一步的经营策略。华泰昌原本是一家传统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16年整年实现利润700余万,但由于市场的单一货品结构溢出,次年收益下浮92.37%,公司已经面临严重的生存挑战。盲目无序的产能扩张导致传统中低端食用菌(如金针菇)产品供大于求,产品市场价格出现持续下滑,金针菇淡季的销售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因此生产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这时的刘建雄真正的意识到了在上财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以及积累的人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他从公司外部环境与内部SWOT分析入手,重新规划公司的竞争战略,着手解决食用菌领域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探求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131009512477780822.jpg


自此,刘建雄大胆打破格局,权衡企业生产的利弊,再加上财大校友雪中送炭的融资帮助,他的企业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新型液态菌种培育方式是食用菌最具现代农业特点的生产方式。尽管日本已早早开展鹿茸菇工厂化栽培,但在液体菌种的制备应用方面却显得比较保守。而国内目前真正从事鹿茸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寥若星晨。基于自身之前的工作经验,刘建雄大胆突破以季节性大棚栽培或林地栽培珍稀食用菌的传统模式,打破以气候环境制约产品品质的局限,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等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创造人工环境,打造了国内首创的LED蓝光灯带培育鹿茸菌基地。

 

“梦幻的”LED蓝光灯带培育鹿茸菌基地

微信图片_20181112150939.jpg

  

事实证明,转型后企业的主营业务——这些在幽蓝色灯光下梦幻生长的鹿茸菇,凭借其良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较高的技术门槛、较为明朗的市场前景成为了帮助公司实现转型的核心。也正是通过这段经历,刘建雄也意识到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赖以生存的传统经营策略不再是长治久安的避风港,在转型机会到来之时勇于打破原有格局才是企业的运营之道。


从财大走出,用实践诠释企业家精神

 

回忆起财大,刘建雄带着些许激动的情绪告诉我们,至今依旧很感激自己当年所做的重回校园的决定。当时他带着想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运营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开阔行业视野的初衷,做了多番对比与抉择后,最终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的EMBA项目。他说,“作为全国最早的EMBA项目之一,上财的EMBA项目成熟度颇高,且商科专业特色明显。在促进企业与个人的成长的同时,可在专业与人脉上博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也却是如此,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求知若渴的刘建雄坦言自己在财大学习的两年半期间从未缺席过一堂课。上财对学生科学思维、商学意识与对商业前瞻性视野的培养,与我对一所优质高校的想象完美契合”,刘建雄直言道。


不仅仅是项目本身,财大建立的校友平台也在不断给予刘建雄他意想不到的“惊喜”,为他之后的创业道路铺就了点点星辰——从创业计划的起草,融资资源的寻找,企业并购的方案再至盈利模式的规划,创业过程中无不受到同学们的倾情相助与不吝赐教。“财大为我们搭建的是一个集知识、资源与鞭策学生不断进取于一身的优质平台,让我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的同时,也感受着温暖动人的师生情谊”。

 

面对上财众多的校友,刘建雄坦言:“企业家精神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塑造而成的,而是在创业实践中潜移默化磨砺出来的踏实肯干的气质;更是在面临多舛的境遇面前从未低头的坚韧品格。祝愿拼搏在创业途中的Sufers将理想注入实践,在实现个人价值与梦想的途中一路引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