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不辜负每个生命中的人,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
“在雪夜的风中看一盏烛火,在黄昏的晚霞里观夕阳沉落,在蝉声高唱的树林里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
坐在焦晨旭的对面,很难将写出这些柔软细腻文字的形象,或是“财务经理、旅行家、美食家、生活创意家”这样多重符号与眼前这位“大汉”联系在一起。他最近正利用短暂的年假,在整理近些年的足迹与想法,写一本书《30岁 30国 30城》作为几年后自己三十岁时候的礼物,目前已经完工了20个国家。
焦晨旭 上海财经大学MBA 18级W1班班长
现任央企驻外财务经理
三十国旅行经验的旅行者/美食家/生活家
不会写书的财务经理不是好的旅行家
一颗关于外交家的梦想种子
焦晨旭坦言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加之父母对他较早的启蒙使得他从孩提时代就拥有了较为浓郁的读书氛围,像是被赐予了一只可以透过现实无限向外远眺的望远镜,也由此他从未停止过凝视远方。大概七八岁时,有一天他在祖父身边,电视上播放《周恩来外交风云》,“当时祖父患有脑血栓,颤抖着和我讲述了周总理的外交故事,从那时候起,我便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外交官”,从拥有这个念头开始,至今已经20年了。
外派中东,我离世界又近了一步
然而,自我成长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焦晨旭也扼腕道“执念太深,往往会被命运捉弄”。大四那年他几经波折与艰难的个人取舍,最终没有选择看似距离实现自己梦想最近的路——放弃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录取机会,接受了中石化的offer。不过,生活的迷人之处正是源于一切未知的可能,在做这个选择的背后是他出于未来会有驻海外发展机会的考虑。在工作中焦晨旭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干快速得到了领导们的赏识,也如春苗汲取营养般成长飞速。在本部工作满一年后,得到了在国外工作的机会,去探索世界的进程终又被连接上。由于自己求知好问的特点,在同事间有一个“问号”的外号。而一向会用实际行动回报别人善意的他也常默默将缺乏逻辑性的工作整理出脉络、求证出自己排查出的问题后,整理出可以供同事们随时查看的Tips。这也是他在公司同事与领导中拥有较高评价的原因。
在25岁这年,被破格任命担任驻外的财务经理的焦晨旭,获得了一个绝佳学习管理的机会。海湾国家,以各种律法严苛著称,外国公司想创造出良好的经营业绩更是难上加难。在初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吃透当地各类财税制度,焦晨旭不仅做到了,还在公司于海外同时开展多个境外工程项目时,通过合同拆分为企业整体的税收筹划出谋划策,实际完成了降低200万美元的税负。焦晨旭不仅个人拥有创新意识与大局观,他的领导才干更在是团队建设中尽显,办公桌被他点缀成“绿色生态园”、办公室也被提醒成员工作执行中防止出错的小黑板打造成“温馨小屋”,他开创了一种人情味道的工作方式,领导和同事们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印象非凡,财务工作繁琐枯燥,但是人需要在生机勃勃的环境里汲取养料。在焦晨旭带领的团队中,成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积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公司在中东的财税工作筹划方案,连年获得财务工作优秀称号。
职场转身,在国际化时代磨砺跨国管理经验
工作多年后,焦晨旭意识到即使不能从事外交工作,但是仍可以在国际化的时代抓住机会,开拓国际视野、积累管理经验。2017年,在单位领导的深造鼓励下,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在国内南征北战,他收获了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等多家名校预面试优秀,最终,他义无反顾选择了上财。
刚开学两个月,按照焦晨旭的说法,他所做的这个决定无疑是选择“在最卓越的时代,进入了卓越的学校,遇见了一批卓越的人”。高质量的活动与校友资源、卓尔不凡且具热情活力的同学、胸中有千壑且自信耐心传道的教师,无处不在刷新他对“卓越”二字的定义。徐国祥老师的《商务统计学》能轻松指出一个知识点在多少页的第几行,娓娓道来学生们期待的干货;吴芳老师的《市场营销学》能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找到让学生最高效吸收的方式;袁敏老师的《会计学》涉及很多会计案例,袁老师很有魅力,武侠知识和冰冷的财务知识融会贯通,使同学对财务分析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如果说财大老师为MBA学子们打开了一扇门,那么从这扇门跨出走的有多远还是凭借自身的努力,从理论知识到运用实践的转化率更多依靠的是个人在课后的付出。在上财浓厚的求学氛围中,在课堂中记下的知识点他会主动了解与深究甚至与班级同学进行激烈的探讨,而作为W1班的班长,他更是直言自己非常幸运地拥有一个温暖的集体。从班级同学自发为师生准备课间零食茶歇,到自己出面邀请五位任课老师为他们开展主题不一的微课堂,目前也进展顺利。在他看来,MBA学习从来都是一个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非常感激在这里遇到的一切。
(W1班自发准备的暖心课间茶歇)
因此,关于择校,焦晨旭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在合理评价自身知识储备与兴趣所在后综合评估,不要盲目跟随。在申请阶段找到自己的“初心”并坚持其成为其坚持的动力。不妨好好利用这样一个宝贵可以梳理自己成长历程的机会,不要为自己设限、更不要被臆想中的困难束缚展翅的机会,不去做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达到目标。最后,“一件事如果必须要做,请尽早做”,申请一定请尽早提交,体现较强的择校意愿的同时也能为之后的联考预留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
2018年9月,28岁的焦晨旭,提前两年完成了自己“在30岁踏足30国”的梦想。
在外人看来这并不奇怪,因为在拥抱世界、追求自己外交官的梦想道路上,焦晨旭从未停下过逐梦的脚步。在大学期间,被选拔成为国内唯一代表与其他来自十三个不同国家的青年们投身全球第三大NGO、国际发展和救援组织联盟,Oxfam乐施会,远赴印度班加罗尔实习。
(Oxfam授予焦晨旭的铜质“Trailwalker”毅行者勋章)
焦晨旭说“如不是亲身经历,作为一位从中产家庭走出的孩子,我远不能想象出在同一天见证种姓制度余霾笼罩下的国度里高社会阶层的奢华与底层贫民窟残酷又真实的现状。”尽管目睹了这个社会贫穷与富有的强烈社会冲突,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国家。正如在他口中形容过的很多国度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前从书籍、新闻与其他渠道在脑中形成的刻板印象终会在亲历后自己找到答案。由于工作的原因,焦晨旭先后在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工作,四年间在世界各地工作、学习、旅行、写作与记录。在牛津、剑桥古朴崇高的校园内徜徉思考;在昔日东罗马帝国的断壁残垣前唏嘘流泪;在麦加和麦地这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城中被虔诚、平和又洁净的教民感动;在迪拜见证海湾国家中最早实行改革所带来的世俗化与高度发达的国际文明……一个人前往了无数个未知的目的地,不带任何偏见的直面一个新的文明与世界,一次次的出发与回归使他坚信存在即合理,也铸就了他包容的胸襟。
大概是因为非常喜欢香港的名家蔡澜先生,焦晨旭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蔡先生那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世界美食家”与“勇敢的小语种达人”。由于热爱美食,他往往在尝遍各国美食后依旧不觉过瘾,不走寻常路的他还会尝试回家按照自己的味觉记忆复刻烹饪,现在已经是拥有制作十几国特色美食技能的达人了。而在吃各国、游各国的同时,他也花了很多心思在语言能力的输入上,由于所在工作区域是中东地区,尽管英语比较普及,但是当地人惯用阿拉伯语;监理公司是德国著名的ILF公司,监理专家更习惯于德语交流;自己本身又非常中意热爱日本文学与文化……英语、阿拉伯语、德语、日语,焦晨旭在语言上下了不少功夫,“多学一点,勇敢一点,包容一点,积累一点”,通过结交当地朋友主动沟通,在不断了解当地文化与语言背后的故事,就可以更加积极的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地球村的生存法则。
拨开云雾见内心,行走世界需躬行
焦晨旭回忆到,当录取通知书出来的时候,他正在从红海飞往波斯湾的飞机上。在飞机上看着阿拉伯半岛的荒芜和一些网红城市的精妙绝伦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对比,心中怅然却有种冥冥之中的预感与指引。飞机刚落地就收到了财大的通知,当下的感受很像自己在迪拜棕榈岛高空跳伞时的感受一样,瞬间释然了。没错,也正如他所言,知行相连,永不言败。赤子之心,天道酬勤。
“我相信岁月自有其不动声色的力量。那就慢慢来,用智慧和躬行,静听花开。你好,上财。你好,远方。”
文:孙晓 焦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