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中欧平台魏航:巨变——基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视角

 

5月10日,一次别开生面的项目发布会——题为“疫情下的中国经济视角”的2020上海财经大学MBA项目年度发布会在云端召开。本次发布会通过对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深度洞见、商学教育旗舰项目变革理念的深度洞察,以及上财MBA最新招生政策的深度洞悉,为四千余名观众带来了一场专业与深度兼具、前瞻与思辨共存的年度思想盛宴。


发布会的一大亮点,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常务副院长、MBA中心主任魏航教授带来的题为“巨变——基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视角”的主旨演讲。魏航院长指出,中国实现继续崛起的首要战略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构建全球相互合作的价值观,继而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和推进产业拓展,同时推进中国制造2025、5G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与基因工程等领域的深度落地。

 

演讲全文实录尽在下文: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欢迎大家来参加本次发布会,我们今天的发布会比较特别,在云端跟大家相见。

 

1_副本3.jpg


前几天,巴菲特在2020年的全球股东大会上也是如此,一个人面对着下面空荡荡的1000多个座位。再之前,安德烈也以这种形式在米兰大教堂面向全球进行直播演唱会。得益于技术,在这个全球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我们的演讲形式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虚拟的形式来实现,也就是根据演讲者过去演讲过的内容,通过灯光以及其他的设备,将其形象以人工智能VR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们的“巨变”可能也才刚刚开始。


我今天给大家呈现的内容,不仅仅是科技的巨变,更多的、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如今在全球宏观环境里所面对的巨变。这样的巨变,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到,正是我们下一阶段,尤其是我们年轻的学者和朋友们,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所可能遇到的非常重大的变化。


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给大家所呈现的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果大家想听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这方面知识,请大家来报考我们的MBA。你就可以从我们MBA的系统、完整、深入的学术训练和课程教育的理念中,获得更多对于这个世界、对于中国以及对于未来的认知。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和分享的题目是“巨变——基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视角”。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巨变的缘起、巨变的缘由以及巨变的缘理,分别从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情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面对这样的情景以及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去解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困难和情况来切入。

 

缘起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出席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会议的时候,发表了《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_副本2.jpg


之后《瞭望》周刊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了解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中心在变,经济总量从北大西洋转到太平洋;二是世界政治格局在变,非西方化与多极化并存;三是全球化进程在变,主要推动力量面临重组;四是科技与产业在变,发达国际和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五是全球治理在变,新兴国家正在成为重要角色。在这样的巨大变化下,对于中国以及世界来讲,都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于当前形势下的中国来讲具体是什么呢?

 

一、恶感中国


2020年3月3号到3月29号,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发现有接近2/3的美国受访者对于中国的整体评价是负面的,持正面评价的只有26%。然而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时间点进行拉升的话,从2006年一直到2020年,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负面和正面的变化情况。


从2005年到2010年5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对于中国的负面印象调查者占比基本上处在1/3左右的水平。从2010年开始,到2017年、2018年的的时候,大约处在了50%。在最近的三年开始迅速上升,一直到今年达到了66%。更加可怕的是有90%的美国受访者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非常大的威胁。所以从中可以看得到美国的受访者对于中国的感受,从过去相对比较正面或者绝大部分正面,变成了2/3左右的人对中国开始有了负面的情绪。

 

二、致命中国


美国的国际贸易顾问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在2011年的时候发表了一本书叫《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其中提到的变局叫致命中国。纳瓦罗在宣传这本书的时候,用了非常可怕和血腥的宣传图片:一把匕首插到了美国的心脏上,这把匕首的刀柄用了100元人民币的形象,刀刃上写着“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从中可以看到这种宣传的血腥程度以及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程度。


纳瓦罗总共有三本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书,早在2011年,他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宣传并具有这样的认识。那么特朗普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他说“清晰的论点,周密的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很有远见地记述了全球主义对美国工人造成的伤害,并为复兴我们的中产阶级指明了一条路。描述了我们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此后,不管是特朗普还是纳瓦罗,都在不停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来宣传他们对中国的这种观点,此观点在美国民众以及政府当中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在宣传的过程中,纳瓦罗认为中国设有“精心设计的非法出口贸易补贴网络,巧妙操纵和严重低估的货币贬值,公然仿冒、盗版和偷窃美国的知识产权,大规模破坏环境,超低的劳工健康标准,掠夺性定价及倾销,贸易保护主义长城等。”纳瓦罗断言:“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中美开战,击败美国的将是中国工厂发挥出来的强大军工生产能力。”


彼得·纳瓦罗在《致命中国》中提出的论点,在美国有特别多的受众。大家可以看到2015-2020年彼得·纳瓦罗在谷歌的热度曲线是一路走高。他的观点形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对中国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3.jpg

 

三、施压中国


如果说前面的负面恶感,以及致命的中国还仅仅停留在观点上面,那么等到变局之时,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美国在借助这种情绪施压中国。非常明显的是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从特朗普总统开始签署备忘录,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开始,一直到2019年对华为采取了很多限定措施。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从贸易到技术,再到金融,甚至未来可能在能源以及其他更多领域对中国持续施压。


好在两国还有一定共识。2020年1月,我们跟美国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定,前两天两国官员还针对如何更好落实协定内容打电话沟通。但是这样的施压对于中国越来越明显,我们整体上所面对的局势和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所以说美国的第三招是施压中国。

 

四、撤离中国


第四招是最近大家可以看到,新冠疫情对全球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截止到今天,2020年5月10日,世卫组织组织统计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超过400万例,全球累计死亡数字超过了28万例。正是因为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制造等领域会面临更多挑战。


2020年4月10日,美国的白宫首席顾问库德洛向全美呼吁,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应该考虑撤离中国,美国政府应该提供全部搬家费用。除美国外,日本也正在进行同样的打算。各种各样的政客都在讨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所处的核心地位和巨大作用,这让他们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带来了新的观点——撤离。


从恶感,到致命,到施压,到撤离。我们想问: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中国还能实现和平崛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吗?


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去理清,为什么在过去的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会有如此明显变化?原因是什么?


缘由

 
一、全球价值链的巨变



1. 全球价值链形成了美国、德国和中国为中心全球价值链结构


首先从全球价值层面来看,根据WTO和世界银行所给出的数据,从1995年开始,国内价值链所占的比例在逐渐降低。同时其他三项价值链,也就是说简单的,传统的和复杂的价值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当然最近几年这样的趋势逐渐放缓。


1995年到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核心的一个时间段,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后,对于全球经济形势、贸易分工带来了巨大变化。


2000年的时候,全球传统价值链网络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中心,中国有一定的地位,比如说传统的价值链。但是在我们在简单的和复杂的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非常弱小。但是过了17年以后,到了2017年,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到以德国、中国和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已分别形成,在欧洲,以德国为中心,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


4.jpg

 

2.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供给中心地位,体现得非常突出;同时,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需求中心地位也正日益彰显


在2000年与2017年的对比数据中显示,中国在纺织品行业几乎变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中国从完全无法参与逐渐变成了重要的力量;在服务行业,中国更是从基本无法参与逐渐变成了重要的力量,但仍需在高端价值链继续努力。可见,无论是在传统的以纺织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中国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过去的完全无法参与逐渐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核心地位,构建了在全球价值链中重要参与者的角色。

 

二、全球产业链的巨变


1. 中国在近20年中产业能力得到巨大发展


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产业链发生了三次转移——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与德国转移;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和日本的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亚洲转移,亚洲四小龙迎来腾飞机遇;第三次转移发生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由欧洲以及美日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向中国转移,由此中国经济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5.jpg


 
2. 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大家所议论的第四次产业转移是如何影响全球对中国的认知的?如果把中美产业进行实力对比,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读:一是生产,二是消费。如果中国在该行业的最终消费比美国强即可称为消费强;如果中国向全球其他国家提供的中间投入品比美国更多的即可称作生产强。根据这样的生产强和消费强,可将中国和美国分成四个不同的象限,从中,在全球产业链坐标上,中、美各产业实力对比得以显现。


2000年,中国生产和消费都比美国强的部门还没有;生产比美国强,但是消费比美国弱的是水供应、建筑,还有其他零售、住宿餐饮和其他服务;消费比美国强,但是生产比美国弱的是农业、渔业、废品处理以及林牧业。我们绝大多数的产业消费和生产都比美国弱。


十几年后,中美间的产业变化是怎样的?2014年,中国很多产业消费和生产都比美国强了。比如说纺织,2014年中国的消费已经到了美国的1.1倍,生产是美国的8.8倍,而在2000年,中国的纺织消费还只有美国的28.7%,生产也只有美国的99%。


这表明,中国的消费和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纺织、基础金属制品、其他金属制品、电气设备、其他机械设备、水供应、建筑等产业中国已经做到消费和生产均强于美国。中国生产强,但是消费较弱的产业其中包含农业、渔业、食品、汽车及其他的交通工具、废品处理、交通仓储、其他科研活动和教育。中国消费强,但生产较弱的产业包括木制品、橡胶制品、非金属制品等一系列产业。但是我们还有一大部分产业消费弱,生产也弱,但是相比于2000年,这些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生产和消费能力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近20年,在全球产业链内,中国的产业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部分高端产业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产生了很大的重叠和竞争。

 

三、全球供应链的巨变


1. 美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


2012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发表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报告,其中提出全球的供应链系统对美国的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是一项关键的全球资产。这项战略有两个目标,其一是促进商品的高效和安全运输;其二是培养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为什么美国在2012年就开始发表这样的战略,并认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程度?非常明显的原因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已占主导地位。


2.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6.jpg


 

2010年,中国变成了全球第一制造大国。2013年,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2018年,中国的货运量是美国的2.8倍,是日本的8.9倍;货运周转量是美国的2倍,是日本的近5倍。我们占据了很多世界第一,2018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30%,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和。此外,近年来中国还保持了一定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数字为4%,同期美国、德国、日本均为1%的负增长。


除了制造能力外,中国的投递能力也有了巨大提升。我们的铁路、公路、水路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均排名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一,内河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同时,我们的物流绩效已经排在了全球26名。麦肯锡研究表明,美国和德国是全球连接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全球连接能力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一半,得到明显提升。


从2012到2016年,全球对于供应链波动所导致对中国的担心日益加强。2016年,英国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报告指出,2/3的受访者认为供应链断裂的代价越来越大,其中19%的受访者认为这部分财务成本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的调查中,仅有1%的人非常重视供应链断裂的代价,将近60%受访者认为中国造成了全球供应链中的波动性。


我们清晰地看到,全球大国不管是印度、美国、日本还是其他国家,都对如何重构供应链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全球供应链中,规模最大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世界对于中国不确定性的担忧在加大,世界各国正在寻找中国的替代者,甚至有直接撤出中国回到本国的苗头,尤其是在最近的新冠病毒疫情下。全球价值链形成了以美国、德国和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结构。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的产业能力得到了巨大发展,部分高端产业与发达国家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是带头大哥,规模巨大。正是因为中国在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才会形成了这样的恶感,出现致命施压和撤离中国的情形。

 
中国应该如何部署战略以解决困境以及未来面临的巨大变化?我总结为“一二三”,即一个地球、两翼齐飞、三大法宝。一个地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构建全球相互合作的价值观;两翼齐飞——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推进产业拓展;三大法宝——中国制造2025、5G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与基因工程。



缘理

一、一个地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成为当前对外宣传的核心观点——我们都是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共同推进我们的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以及生命健康共同体。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在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在过程中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并且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通过这个过程解决一些敌视或不友好的行为。通过一个地球这个核心理念,让大家知道我们是在一条船上,要同舟共济。


7.jpg

 

二、两翼齐飞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因为我们向东有太平洋,向西有巨大的陆地腹地。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下,积极促进沿线“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有非常好的输出能力和产业拓展能力,这个战略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国的发展福利和产业拓展空间。

 

                                                                        三、三大法宝

1、中国制造2025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个过程中明确的十大重点领域,一方面是为了补足过去发展中所落后的高端制造业理念,一方面还需要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来实现高端制造业的提升。


2、5G时代与人工智能


中国在5G领域里有一定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如果不能够很快的转化成为产业发展及提升,机会就会稍纵即逝,对中国来讲,又等于再一次错过了一次发展契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劳动力充足,如果以前工业时代把人当机器用的话,接下来的人工智能就是把机器当人来用,这可能是人机共存的形式。当然到了最后也许会有一种新的形态出现,但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中国应该积极去布局和发展。


3、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


如果解决了通讯发展和信息科技发展,下一阶段大家所关心的就是人的长生不老,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如何能够活得更加健康,如何更好地去改造我们的生命形态,让自己减少病痛,活得健康,活得更长。


这三大法宝的理念,其实去解决的是中国过去所落下的高端制造业部分,中国当前应该控制好信息产业,未来应该投入生命科学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发展。如果能够在这三个领域里布局好,能够有所发展,那么我想中国的崛起也将不可阻挡。但是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的崛起仍然需要办好自己的事情。


首先,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改革,以改革来促进发展。开放是让我们通过用全球通行的法则来办事,通过开放来改革我们发展过程当中所碰到的一些制度性的障碍,然后来促进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其次,就是要保持心有定力,即便是在现在我们正面对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保持这样的定力,脚踏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通过积极的创新,提升自身的产业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最后,就是要居安思危,注意风险的防范,我们希望能够广积粮、深挖洞、不称霸——这是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的。对于当前的情况下,我想这样的风险防范更加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