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根据授课目标、使用教材、教学对象等教学要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开放式地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把知识学习融入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讲教师谢家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思政元素、科学发展观和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文化融入到课程中,将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必然与偶然、科学发展观的定性与定量、儒家的授信与礼让互惠相结合等辩证思维方法对供应链合作共赢等课程内容进行深化,结合各类热点现实企业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
根植中华儒家思想 讲解合作谋略理念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目标和方向的一致,强调的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的有机统一。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谢家平老师深挖经济与中华儒家思想的共通点,融入儒家“仁义礼智信”元素,以此来讲解“供应链合作谋略在于诚实守信”。
谢老师将基于儒家思想研究圈子人伦资本的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讲解供应链主体网络规划,例如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网络,规划其供应商结构就涉及供应商位置+货源地供应商密度+供应商沟通频次+供应商之间交流圈子等因素,这些遴选因素构成供应商圈子结构,即圈伦,形成供应网络主体结构;供需合作感情+领导者义气(人情/面子)+互助礼让+诚信可靠,构成供应合作伙伴圈子关系,即圈系,形成供应网络主体关系;企业合作者之间观念意识+共同议题+事件认同,构成圈子认知,圈智圈谋。这三个维度形成供应圈子社会资本,大家行为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合作降低供应物流成本,实现价值创造。
用实际案例树立学生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
《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企业管理专业运营与物流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以管理学、物流学和生产运营管理等为理论基础,以管理统计学方法、管理运筹学方法、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为手段的运作课程。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供应链物流运作者需要合理而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把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组成一个虚拟的整体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进行横向合作的管理才能具有更好的竞争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手段,培养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从事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与运作的实践能力,谢家平老师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市场调查方法理论相结合,一方面使用哲学的思想帮助课程教学,思考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同时辅以实际量化分析案例的方式,例如科学性引入瓶颈产能利润率,客观测度运营绩效与之相应风险,进行不同决策理念选择的方案,对比权衡优选,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企业决策和发展所面对的环境,树立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以此为切入点,谢老师在每章课程中都插入一个现实市场案例,如“保洁供应链牛鞭效应弱化”、“湖南湘电集团物贸公司采购流程再造”、“海尔创新生态的运作模式”、“农业社会企业嵌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等。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探讨,更生动明晰的阐释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与转型升级、通过供应链合作网络的知识共享与吸收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农业供应链分销网络合作以科学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党中央重大经济政策和战略部署。
教授简介:
谢家平,博士,讲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企业管理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