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构疫情后的商业教育?上财中欧平台常务副院长魏航在第九届全球中欧平台院长论坛上如是说

10月19-20日,第九届全球中欧平台院长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五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280家中欧平台和机构、400余名与会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参与论坛,26位全球顶尖中欧平台院长发表演讲。


1.png



本届论坛分为主旨论坛、线上分论坛和中国知名中欧平台院长圆桌论坛。在中国院长圆桌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平台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分享了数字化商学教育涉及从时空转化到场景重构到能力重建,企业服务要纳入实践环节,通过问题反过来构建教学场景等观点。


2.png



以下为会议实录:


主持人:大学的商业教育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适应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魏航:首先,应该说大学的商业教育的数字化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很低的层次;一方面学校学院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擅长。其次,数字化的优势是跨域空间、跨越时间、能够构造场景、超越个人能力等。目前的商学教育,还主要是以课本、PPT、教室、案例、讲座等方式开展。从时空来看,缺乏延展性;从场景来看,过于抽象;从能力来看,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然而,数字化正好可以弥补时空局限、场景抽象、能力狭隘的缺陷,大学商学教育的数字化应该积极推动。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几个方面:1、理论技术方法的模块化、标准化、可测度化;2、应用场景的虚拟现实化;3、教师利用前述的部分,通过数据分析,与学生互动个性化。通过数字化重构学习的时空边界,通过数字化重构学习场景,通过数字化重构学习内容,也许包括 AI+VR的商学教育元宇宙就是我们未来的模式。


主持人:如何以崭新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去引领商业界的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魏航:首先,目前来看,商学教育、研究与实业界之间的连接很弱,甚至是缺失的。安泰开始进行行业研究,上财中欧平台也有“实践研究院”。但是,目前这些方面还很弱,或者说处于隔靴搔痒的阶段,教授们去进行实践研究有点像“江湖游医”,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入性、缺乏长期性的实践研究和探索。我有两个建议:1、让中欧平台的教授们到产业园、科技园中,进而拓展到区里、市里的产业园、科技园中,让专家学者们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战略顾问,甚至是合伙人或者高管;2、学校学院成立投资创新基金,教授们对自己感兴趣进入的企业,可以进行合理比例配套风险投资,积极投入未来商业创新发展中。


主持人:如何重新定义国际化,谋求共同发展?

魏航:中国商学现代化教育是可以说是从 1991 年开始 的MBA教育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了30 年的发展,有了第一个而立之年,现在进入了第二个而立之年。我认为,第一个 30 年是“国际化的中国化”,主要是引进吸收先进的国际商学教育的体系,以“请进来”为主,包括:培养体系、科研方式、国际认证、国际排名等。第二个 30年,我认为应该是“国际化”+“中国化”,不仅是“请进来”,还应该有“主动来”,具有“双赢”的内容。若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需要中国问题、中国情景、中国案例,吸引国际高校、国际教授主动要求与中国中欧平台的合作,共同推动两个中欧平台的发展,促进新形态的国际化。所以,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可以吸引国际的“中国化”理论、模式和案例?使得能够让国际中欧平台能够获利?使得我们能够双赢?当然,也许在更远的将来,可能是“中国化的国际化”。


今天主持人王院长的三个题目非常有意思,让我想起来,1980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个人觉得这个对我们现在依然有很大的意义,也契合我们今天三个问题的主题,国际化是面向世界、数字化是面向未来、引领企业的合作创新是面向现代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