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俱乐部 | 俞可平: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

11月17日,应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家俱乐部邀请,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教授做客上财金融家俱乐部第90期主题沙龙暨第三十三期“上海金融家沙龙”,本期沙龙由上海朴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尚志强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代表主办方出席沙龙。


DSC_0358.jpg

主讲人:俞可平


俞可平教授开场通过 “爱美与反美”、“尊孔与轻孔”、“女权与女德”、“破四旧与打群架”等几组现象引出大家对文化冲突与碰撞的思考,这种碰撞发生在多个向度,既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保守与激进的碰撞;也有民族化与全球化之间的碰撞,中国化与西方化之间的碰撞。

 


DSC_0318.jpg

主持人:尚志强


随后,他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几场文化大讨论:文化现代化、文化复兴、文化自觉、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本土化,并从文化大讨论的时代背景,现代化、全球化与文化转型,双重变奏下的复杂文化格局,中国现代化的两条主线,西化与中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DSC_0374.jpg

沙龙现场


他表示,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变奏,使这场文化讨论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当一些人在呼吁文化的本土化时,另一些人则在倡导文化的全球化;当一些人在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时,另一些人则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他指出,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中国的经济文化落后,中国要摆脱落后,要实现现代化;另一条是,因为中国的落后,所以中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要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民族要独立。所以,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两大基本任务。


dsc_0395_副本.jpg

互动环节


最后他总结出几个结论:第一,传统话语体系让位于新的话语体系;第二,新的主流文化开始形成,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成果,它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的统一,在最大程度上包容了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相互对立的两种极端观点;第三,中国新的文化形态将由三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明要素组成,即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正如传统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流一样,当代的中国文化也由上述三家融合而成。


dsc_0397_副本.jpg

合影(左:蒋传海,右:俞可平)


互动环节,与会嘉宾就国家文化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确立文化自信、新的文化共识形成等问题与俞可平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